一季度新发理财产品数量增长 理财机构探索多元配置

来源: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5-05-08

2025年一季度理财市场继续稳健运行。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,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7481款理财产品,环比增加254款,产品新发数量增长势头良好。业内分析认为,每年临近一季度末,理财规模通常有明显下降。随着利率企稳,叠加跨季后资金再度回流至理财,二季度理财规模将再度转入扩张期。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提示,考虑到去年同期规范存款“手工补息”等因素提振,规模增量显著高于历史同期,2025年二季度理财规模会延续同比少增态势。

b64543a98226cffc322e6c7fa7919a9ff703ea13.jpg

4月存续理财规模回升

一季度新发的7481款理财产品中,有1707款为开放式产品,5774款为封闭式产品。

从存续规模来看,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(2025年一季度)》显示,截至一季度末,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.06万只,存续规模29.14万亿元,受季节性因素影响,存续规模下降约8000亿元。

华源证券固收廖志明团队指出,3月理财规模下降,主要是由于理财季末冲存款。3月上半月理财规模增长不明显,下旬出现下降。依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,春节前后两周理财规模明显回升,或许与春节前夕部分企业发放年终奖有关,老百姓利用年终奖买理财产品。3月上半月理财规模小幅波动,增长不多;下旬因季节性冲存款,理财规模下降。

季节性因素影响属可预期范围,跨越一季度后,理财规模将回升,4月理财规模有望稳定在30万亿元以上。王一峰表示,季初月理财规模通常呈现环比正增长,年内4月、7月往往是银行理财规模扩张的“大月”。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4月24日,理财规模较月初增长近1.9万亿元,达到近30.8万亿元。

普益标准发布的报告认为,2025年4月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升明显的原因包括:存款利率普遍下降,与理财收益利差扩大触发存款搬家;政策预期宽松;债市利率修复带动封闭式固收产品收益上涨(近1月年化收益率增长1.94个百分点至3.69%)。

多资产配置丰富收益来源

从更长期视角来看,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认为,银行理财增长的驱动力在于:一是最近股弱债强下的“跷跷板”效应;二是部分定期存款到期后搬家;三是银行理财自身加大二季度营销力度,力推产品在收益上有竞争力,当前新发理财平均收益基准在2.5%以上,个别会达到3%左右。

以最新数据为例,据普益标准监测,截至4月末,理财公司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(年化)为2.8%,环比上涨0.36个百分点,超过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.08个百分点。

事实上,在国际局势复杂程度加剧、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等背景下,理财产品投资的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强,理财公司重视探索更多元的资产和更多样的策略来加以应对,实现风险和收益的相对平衡。除常规的大类资产如现金、债券外,对股票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等的配置也有所增加,以丰富绝对收益的来源。

指数型理财产品就是其中一个代表。据普益标准不完全统计,自2021年起,指数型理财产品(包含非结构性和结构性)呈现增长态势。2023年二季度,该类产品发行量达到峰值,共发行171款,募集规模突破334亿元。2025年一季度,理财公司共发行69款指数型产品。从发行主体来看,股份制理财公司占比超50%,城商行理财公司约占25%,国有理财公司占比约22%。

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后,股市的积极表现同样为指数型理财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据统计,2024年新发指数型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4.75%,表现优异。进入2025年,理财公司指数型产品发行量达69款,市场热度不减,平均收益率维持优异表现。

此外,黄金走强也为理财机构探索多元化配置提供了选择。据了解,目前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两种:一是“固收+黄金”的固收理财产品,投资上以固收资产(≥80%)为底仓,搭配黄金ETF(≤20%),平衡收益与风险;二是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(如鲨鱼鳍期权、二元看涨期权),增强收益弹性,同时设置下行保护。黄金类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多为二级或三级,匹配银行理财投资者相对较低的风险偏好。

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、董丹浓表示,面对低利率环境,理财公司正积极调整投资策略,加大“固收+”的创新尝试,并通过探索多元化海外投资机会应对“资产荒”情况。





编辑:金文婕

审核:王仕伟

版权声明:如有侵权   请联系删除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善源网络.善建站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
  • 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