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创业故事 >>最新创业故事 >> 返乡青年创业“跨界”拓富路!村民:有收入还能陪孩子 感觉特别好
详细内容

返乡青年创业“跨界”拓富路!村民:有收入还能陪孩子 感觉特别好

时间:2025-05-13     作者:王思佳 栾绍宇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大众日报

在禹城市张庄镇大洼王村,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延伸至谷园豆制品共富工坊门前。这条由返乡青年王坤自费5万元修建的道路,不仅解决了村民雨季出行的难题,更成为连接乡村振兴梦想的“共富路”,架起了在外游子回报桑梓的暖心桥梁。而它的修建者王坤是由工程机械租赁行业转型的创业者,返乡后,在黄土地上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。

562c11dfa9ec8a132011294430d84480a1ecc072.png

心系桑梓 情牵故土

在北京从事工程机械租赁期间,王坤始终关注着家乡发展。每逢节假日返乡,看到村中留守老人蹒跚于泥泞土路,昔日玩伴为生计远赴他乡,这位80后汉子心中泛起阵阵酸楚,“雁归兴禹”政策的春风吹来,如同点亮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火种,杨李村舅舅家飘香的豆腐坊唤醒儿时记忆。2024年初,1988年出生的王坤毅然转让经营多年的租赁公司,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大洼王村。

返乡创业 共富同行

返乡伊始,王坤将目光投向330平方米的闲置院落。他依托舅舅三十年的豆制品加工经验,投资50万元引进三连磨浆机、全自动豆腐皮机等现代化设备,将传统手艺与现代生产深度融合。

从泡豆磨浆到定型包装,他严把18道工序,打造出“零添加、老味道”的豆制品,产品一上市便供不应求。但更令人称道的是,他在车间专门设置“妈妈岗”,灵活安排留守妇女工作时间,让15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,有收入还能陪孩子,人均年增收3万元。曾经围着锅台转的妇女们,如今成了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产业工人,家庭年收入翻番。

心系民生 反哺家乡

创业路上,王坤始终铭记党员初心。当发现雨雪天气工坊前道路泥泞影响运输,他主动捐资5万元修建硬化路,从测量放线到监督施工全程参与,仅用28天便让“烦心路”变身“连心路”。如今的谷园工坊,不仅是镇域特色产业新地标,更成为人才回引的示范窗口——3名在外青年受其感召已着手筹备返乡项目。

从机械租赁到豆香阵阵,从个人致富到带富一方,王坤用行动证明:乡村振兴的沃土,终将滋养反哺桑梓的赤子。在“雁归兴禹”政策的持续推动下,越来越多像王坤这样的“归雁”正衔枝筑巢,为家乡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





编辑:金文婕

审核:王仕伟

版权声明:如有侵权   请联系删除


联系方式

电话:400-029-1515

地址:西安市莲湖区草阳巷中段草阳村甲字3号萃园小区万和堂2012一2010室

COPYRIGHT 2013-2017 陕ICP备20005357号-3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善源网络.善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